1. 古人喝茶用
那叫蓋碗,蓋碗也稱“三才杯”暗含天地人和之意。相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(780-783)由西川節(jié)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(fā)明的。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,常常燙著手指,于是崔寧之子就巧思發(fā)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?! 榱朔乐购炔钑r杯易傾倒,她又設(shè)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(huán)上一圈,使杯子便于固定。這便是最早的茶船。后來茶船改用漆環(huán)來代替蠟環(huán),人人稱便。到后世環(huán)底做得越來越新穎,形狀百態(tài),有如環(huán)底杯。 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,也叫蓋碗茶文化,就在成都地區(qū)誕生了。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點巴蜀向四周地區(qū)浸潤發(fā)展,后世就遍及于整個南方。 蓋碗茶的品茶講究: 川人使用茶蓋還有其特殊的講究:品茶之時,茶蓋置于桌面,表示茶杯已空,茶博士會很快過來將水續(xù)滿;茶客臨時離去,將茶蓋扣置于竹椅之上,表示人未走遠,少時即歸,自然不會有人侵占座位,跑堂也會將茶具、小吃代為看管?! 〔璨┦康恼宀杓记?,又是四川茶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水柱臨空而降,瀉入茶碗,翻騰有聲;須臾之間,嘎然而止,茶水恰與碗口平齊,碗外無一滴水珠,既是一門絕技,又是藝術(shù)的享受。 回族的蓋碗亦稱三炮臺。因盛水的蓋碗由托盤、喇叭口茶碗和茶蓋三部分組成,故稱蓋碗或三炮臺。蓋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,如紅糖磚茶、白糖清茶、冰糖窩窩茶等。用滾開水沏成。給客人上茶,要在吃飯前?! 〉共钑r,要當著客人的面,將碗蓋揭開,放入茶料,然后沖開水加蓋,雙手捧送,表示對客人的尊敬?! ∫话阌屑t糖磚茶,白糖清茶,冰糖窩窩茶,三香茶(茶葉、冰糖、桂圓),五香茶(冰糖、茶葉、桂圓、葡萄干、杏干),八寶茶(紅棗、枸杞、核桃仁、桂圓、芝麻、葡萄干、白糖、茶葉)等?;刈逯v究沏茶,認為用雪水、泉水沏茶最佳。 一般根據(jù)不同的季節(jié)和自己的身體狀況配出不同的茶。夏天多茉莉花茶、綠茶、冬天多飲陜青茶。驅(qū)寒和胃飲紅糖磚茶,消積化食飲白糖清茶,清熱泄火飲冰糖窩窩茶,提神補氣、明目益思、強身健胃、延年益壽飲八寶茶?! 『壬w碗茶時,用托盤托起茶碗,用蓋子“刮”幾下,使之濃釅。然后把蓋子蓋得有點傾斜度,用嘴吸著喝。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去吹飄在上面的茶葉,不能接連吞飲。要一口一口地慢飲。當喝完一盅還想喝時,碗底要留一點水,不能喝干。
2. 古人喝茶用什么水
唐代茶圣陸羽就提出了 “三沸水”之說:一沸,“沸如魚目,微微有聲”;二沸,“邊緣如涌泉連珠”;三沸“騰波鼓浪”。
水在剛?cè)袝r就要烹茶;再煮,“水老,不可食也?!边@段話的意思是:當水煮到初沸時,冒出如魚目一樣大小的氣泡,稍有微聲,為一沸;繼而沿著茶壺底邊緣像涌泉那樣連珠不斷往上冒出氣泡,為二沸;最后壺水面整個沸騰起來,如波浪翻滾,為三沸。水如再煮,則湯已失性,不能飲用。
3. 古人喝茶用開水嗎
華羅庚的燒水定律,指的就是統(tǒng)籌方法。
統(tǒng)籌方法,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(shù)學方法。它的實用范圍極廣泛,在企業(yè)管理和基本建設(shè)中,以及關(guān)系復雜的科研項目的組織與管理中,都可以應(yīng)用。
比如,想泡壺茶喝。當時的情況是:開水沒有;水壺要洗,茶壺,茶杯要洗;火已生了,茶葉也有了。怎么辦?
辦法甲:洗好水壺,灌上涼水,放在火上;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,洗茶壺、洗茶杯、拿茶葉;等水開了,泡茶喝。
辦法乙: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,洗水壺,洗茶壺茶杯,拿茶葉;一切就緒,灌水燒水;坐待水開了泡茶喝。
辦法丙:洗凈水壺,灌上涼水,放在火上,坐待水開;水開了之后,急急忙忙找茶葉,洗茶壺茶杯,泡茶喝。
哪一種辦法省時間?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一種辦法好,后兩種辦法都窩了工。
這是小事,但這是引子,可以引出生產(chǎn)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來。
4. 古人喝茶用沸水
古代皇帝們喝的茶一般都是貢茶,而貢茶與其他貢品一樣,主要被用來滿足君主及上層階級的物質(zhì)、文化生活需求。不過茶的品種那么多,歷代皇帝們都愛喝什么茶呢?
01.
蒙頂山茶
皇帝:唐玄宗李隆基
這種茶來自于四川蒙山,因生長于蒙山山頂而得名。
蒙頂茶栽培始于西漢,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,相傳被宋哲宗封為“甘露普惠禪師”的吳理真親手植七株茶樹于蒙山五峰之中。
蒙頂貢茶在古代被稱為“仙茶”,號稱天下第一,從唐至明一千多年來,一直為皇室所專屬。
蒙頂山茶的茶葉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,每斤鮮葉約有八千至一萬個芽頭,外型整齊,形狀扁直,色澤偏黃,香氣清純,湯色黃亮,滋味甘醇,葉底嫩勻。
現(xiàn)在我們提到的蒙頂山茶一般是四川蒙頂山各類名茶的總稱,有傳統(tǒng)名茶,也有新創(chuàng)制的,其中品質(zhì)最佳的當屬“蒙頂甘露”、“蒙頂黃芽”、“蒙頂石花”等。
02.
顧渚紫筍
皇帝:唐代宗李豫
顧渚紫筍,因其鮮茶芽葉微紫,嫩葉背卷似筍殼,故而得名。顧渚紫筍是上品貢茶中的“老前輩”,該茶產(chǎn)于浙江長興顧渚山一帶。
顧渚紫筍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陸羽論為“茶中第一”。在唐朝廣德年間開始進貢,正式成為貢茶。
那時因紫筍茶的品質(zhì)優(yōu)良,還被朝廷選為祭祀宗廟用茶。當時的皇室規(guī)定,紫筍貢茶分為五等,第一批茶必須確保“清明”前抵達長安,以祭祀宗廟。
▲顧渚山貢茶院
公元770年,唐代宗甚至在浙江長興顧渚山專門設(shè)立了貢茶院,專門生產(chǎn)“顧渚紫筍”貢茶,責成湖州、常州兩州刺史督造貢茶并負責進貢,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家貢茶院。
03.
龍鳳團茶
皇帝:宋代宋徽宗
宋徽宗“嗜茶如命”,他最愛的茶為龍鳳團餅,是用福建鳳凰山北苑御茶園的茶芽壓印而成,因為茶餅上印有龍鳳形的紋飾而得名。
由于制作極為精美,曾是皇家和官員們追捧的名茶,上面的花紋也是栩栩如生,造價昂貴至極,飲用時所搭配的器具也都是精美之物,建盞就是在那時燒制出來的。
癡迷茶葉的宋徽宗甚至還針對宋朝的茶葉發(fā)展情況撰寫了一部茶葉專著《茶論》,后人稱之為《大觀茶論》。龍鳳團茶也是由他親自監(jiān)督制作的。
04.
洞庭碧螺春
皇帝:清朝康熙皇帝
洞庭名茶碧螺春,產(chǎn)于蘇州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。俗稱“嚇煞人香”,清時康熙帝南巡時被此茶清香驚襲,問得茶名后覺得難登大雅之堂,因茶形卷曲似螺,清新雅致,就取名為碧螺春,并且列為貢茶。
康熙在位期間,策劃舉辦了兩次國家級的大型茶會——千叟宴,康熙爺給每位赴宴的老臣們都賞賜了貢茶碧螺春,可見其珍貴程度。
5. 古人喝茶用沸水泡嗎
茶肆、供喝茶住宿的“菜竂”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,換馬的場所。
拓展資料
茶文化從古至今的發(fā)展
對中國人而言,茶不僅是一種飲料,更多的是一種清靜、靜心的精神象征。歷經(jīng)千年,茶已經(jīng)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。
1、神農(nóng)時代:5000年以前,神農(nóng)時代利用生葉當藥用。
2、西周、東周:3000以前,開始人工栽培茶樹,當菜食。
3、秦代:2300年以前,開始當茗飲,調(diào)煮,羹飲。
4、漢代:(西漢)2000年以前,開始商業(yè)化,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。
(東漢)1500年左右,開始制作茶餅,以便運輸。
5、唐代:1200年以前,受唐代經(jīng)濟、文化的影響,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的倡導,唐代飲茶文化盛行。
6、宋代:1000年以前,泡茶技藝的改進,水質(zhì)的講究,斗茶成了一種風潮。
7、元代:700年以前,開始出現(xiàn)散茶。民間則以散茶為主,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。開始出現(xiàn)泡茶方式,即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。為明代散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(chǔ)。
8、明代:600年以前,朱元璋廢團改散,黃茶、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。
9、清代:300年以前,中國茶風靡世界,獨步世界茶市,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,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,制作了烏龍茶、紅茶、黑茶、花茶、綠茶、白茶。
10、近代:·1846-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,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,茶葉產(chǎn)量迅速增遞,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(mào)易發(fā)展。
·1886-1947年,是中國茶葉生產(chǎn)的衰落時期,政治、經(jīng)濟方面、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。
·1950-1988年,是中國茶葉生產(chǎn)的恢復發(fā)展時期,政府的支持和重視,大力恢復舊茶園,建立新茶園,改進新品種,推行科學種茶,茶葉經(jīng)濟走向穩(wěn)定發(fā)展之路。使得茶葉生產(chǎn)量居世界第二位。
茶葉利用的三個階段
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(jīng)歷了四個過程:生吃藥用、熟吃當菜、烹煮飲用、沖泡品飲。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,后來生煮羹飲,就象人們今天煮菜場一樣,那時的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,或以茶作菜來食用。
藥用
發(fā)現(xiàn)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,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《神農(nóng)本草》中就有“神農(nóng)氏嘗百草“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茶做藥用,生嚼內(nèi)服,清熱,外敷消炎解毒。
食用
從生嚼到煮食,茶葉可以和糧食一起煮“茶粥”,或者灼煮,撈起,加調(diào)料。今云南基諾族仍有“涼拌茶菜”。
飲用源于食用,從食用到飲用,是出于對茶之本味的追求。現(xiàn)代仍然有喝調(diào)飲茶的風俗,牧區(qū)將茶摻入牛奶共飲,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有擂茶和打油茶。
飲茶方式的轉(zhuǎn)變
▲陸羽煮茶圖
1、唐代煮茶法
煮茶前,先把茶葉碾碎,燒開水后將調(diào)料放入,再將茶粉撒入鍋內(nèi)。飲用時,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一起喝下去,謂之“吃茶”。
唐人煮茶一度喜歡往茶湯里添加調(diào)味料,如鹽、蔥、姜或橘皮等等,中唐時陸羽極力反對這一煮茶的方式,煮茶的時候最多加一點鹽調(diào)味。此后唐人飲茶開始提倡茶湯的原味,為茶道之興奠定基礎(chǔ)。
2、宋代點茶法
宋代的飲茶方式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,到達了極致。他們在茶餅上裝飾了很多龍鳳的花紋,十分精致,叫做“龍鳳團茶”。
先將餅茶碾成細細的粉末,用沸水沖點茶。為了使茶末與水融為一體,用茶筅快速擊打,茶水充分交融,并使茶盞中出現(xiàn)大量白色茶沫。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。
3、明代泡茶法
到了明代,制茶法和飲茶法一再簡化。朱元璋大力推廣散茶導致了茶類的異化,以前只有綠茶,后來慢慢又出現(xiàn)了別的茶類。
明朝人認為這種飲法“簡便異常,天趣悉備,可謂盡茶之真味矣”。茶葉沖泡的方法也延續(xù)到了今天,泡茶不加任何調(diào)味料,喝的是茶的原味、真味,同時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簡化了很多,更利于茶文化的
傳播。
茶的各種別稱
在古代史料中,茶的名稱很多,但“茶”則是正名,“茶”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“荼”字?!拜薄弊钟幸蛔侄嗔x的性質(zhì),表示茶葉只是其中一項。由于茶葉生產(chǎn)的發(fā)展,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,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。后來,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,于是就把“荼”字減去一劃,成了現(xiàn)在我們看到的“茶”字。
荼
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。“荼”最早見于《詩經(jīng)·鄴風·谷風》:“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?!本渲小拜薄弊质欠裰覆?,學者推考說法不一。東漢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也說:“荼,苦茶也?!?/p>
茗
據(jù)說是云南某地區(qū)的“茶”之土音,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,現(xiàn)在與茶字基本通用,為茶之雅稱。宋代蘇軾有詩云:“從來佳茗似佳人?!毕愀坳懹鸩枋矣忻骷遗_靜農(nóng)題寫的茶聯(lián):“泉烹苦茗琉璃碧,菊釀香醪琥珀黃?!?/p>
不夜侯
喝茶有醒腦提神,解除睡意之功,唐代白居易詩云:“破睡見茶功?!碧拼茑捲娫疲骸傲K睡神去,數(shù)朝詩思清?!睍x代張華在《博物志》中說:“飲真茶令人少睡,故茶別稱不夜侯,美其功也?!蔽宕畤鷯陲嫴柙娭匈澋溃骸捌扑毞獠灰购睢!?/p>
6. 古人喝茶用沸水泡茶葉嗎
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(jīng)歷了四個過程:生吃藥用、熟吃當菜、烹煮飲用、沖泡品飲。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,后來生煮羹飲,就象人們今天煮菜場一樣,那時的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,或以茶作菜來食用。
1、藥用:發(fā)現(xiàn)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,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《神農(nóng)本草》中就有“神農(nóng)氏嘗百草“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?!辈枳鏊幱茫纼?nèi)服,清熱,外敷消炎解毒。
2、食用:從生嚼到煮食,茶葉可以和糧食一起煮“茶粥”,或者灼煮,撈起,加調(diào)料。今云南基諾族仍有“涼拌茶菜”。
3、飲用:飲用源于食用,從食用到飲用,是出于對茶之本味的追求?,F(xiàn)代仍然有喝調(diào)飲茶的風俗,牧區(qū)將茶摻入牛奶共飲,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有擂茶和打油茶。
飲茶方式的轉(zhuǎn)變
1、唐代煮茶法
煮茶前,先把茶葉碾碎,燒開水后將調(diào)料放入,再將茶粉撒入鍋內(nèi)。飲用時,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一起喝下去,謂之“吃茶”。
唐人煮茶一度喜歡往茶湯里添加調(diào)味料,如鹽、蔥、姜或橘皮等等,中唐時陸羽極力反對這一煮茶的方式,煮茶的時候最多加一點鹽調(diào)味。此后唐人飲茶開始提倡茶湯的原味,為茶道之興奠定基礎(chǔ)。
2、宋代點茶法
宋代的飲茶方式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,到達了極致。他們在茶餅上裝飾了很多龍鳳的花紋,十分精致,叫做“龍鳳團茶”。
先將餅茶碾成細細的粉末,用沸水沖點茶。為了使茶末與水融為一體,用茶筅快速擊打,茶水充分交融,并使茶盞中出現(xiàn)大量白色茶沫。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。
3、明代泡茶法
到了明代,制茶法和飲茶法一再簡化。朱元璋大力推廣散茶導致了茶類的異化,以前只有綠茶,后來慢慢又出現(xiàn)了別的茶類。
明朝人認為這種飲法“簡便異常,天趣悉備,可謂盡茶之真味矣”。茶葉沖泡的方法也延續(xù)到了今天,泡茶不加任何調(diào)味料,喝的是茶的原味、真味,同時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簡化了很多,更利于茶文化的傳播。
7. 古人喝茶用沸水沖泡嗎
#古代生活日常#在許多南方方言里,喝茶被叫作“吃茶”。比如說講閩語的福建人,就說“吃茶”。稱“喝茶”為“吃茶”,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叫法。唐朝時,人們就不是喝茶,而是吃茶。
唐朝之前,人們飲茶的目的五花八門,有當藥的,有當菜的,喝法有點像喝中藥或喝菜湯。到了唐朝,飲茶開始成風,周杰倫有首歌叫《爺爺泡的茶》,里面就唱道:“唐朝陸羽寫《茶經(jīng)》三卷,流傳了千年?!?/p>
唐朝飲茶成風與當時佛教的興盛密切相關(guān),佛教禪宗講究坐禪修行,就是盤腿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思考,一坐就是小半天,這很耗費體力。所以僧人就靠吃茶來補充體力,相當于今人喝功能性飲料。
唐朝形成了較為規(guī)范的喝茶方法,和今天很不一樣——不是喝茶,而是“吃茶”。如今有很多方言里還保留“吃茶”一詞。1987年,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了一整套唐朝宮廷吃茶器具,可以還原唐朝人的吃茶方式。唐朝人吃茶的時候,不是沖泡茶葉,而是煮茶或煎茶。他們用的多是“餅團茶”,先把生茶葉蒸青、搗碎,做成茶餅烘干,然后存放在茶籠里,茶籠四周鏤空,便于通風。有時候還要給茶籠加熱,烘焙茶餅。吃茶時,先用茶碾器將茶餅?zāi)胨?,將碎末放入篩籮中,篩去雜質(zhì),留下茶粉,然后煎制。煎茶時將茶粉和各種作料放在一起煮。作料有啥呢?一般是蔥、姜、鹽等,還有的放橘皮、茱萸、薄荷、桂皮等。煮出來的茶是黏稠狀的,所以叫作茶湯。這樣的茶,最佳用法是吃,而不是喝。法門寺茶具所還原的唐朝吃茶方法,和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中描述的吃茶方法基本契合。可以將其簡要概括為以下六個步驟:焙炙;碾碎;篩籮;煮水加鹽;加茶末;品茶。
△南宋點茶技藝(出自劉松年《攆茶圖》)附圖一
唐朝的茶是碾成粉后飲用,這種飲用茶粉的習慣后來傳到了日本,慢慢就演化出了抹茶,今天仍受大家歡迎。當下,一提到抹茶,大家會覺得它來自日本,其實抹茶的起源是中國的唐朝,只是日本保留了唐朝的古風。
到了宋朝,更為流行的是點茶法。盡管同樣是用茶粉作為原料,但與煎茶法不同的是,點茶法是將茶粉放在茶碗里,注入少量沸水調(diào)成糊狀,然后繼續(xù)注入沸水,同時用茶筅攪動,使茶末上浮,形成粥面。
宋朝的文人喜歡比拼點茶手藝,制定了一整套的規(guī)則,形成了“斗茶”的風俗。宋徽宗還寫過一部關(guān)于茶的專著《大觀茶論》,里面對斗茶風俗有詳細的記載。其整個過程為:“攪動茶膏,漸加擊拂,手輕筅重,指繞腕旋,上下透徹,如酵蘗之起面,疏星皎月,燦然而生?!边@種帶有表演性質(zhì)的點茶技藝,單從操作本身來看,今天日本的茶道與之非常相似。
到了明朝,人們發(fā)明了炒青制茶法,茶的喝法也發(fā)生了巨大改變。炒青后的茶葉用熱水沖泡即可,無需食用就能享受其芳香。明朝人也認為,相比繁瑣的點茶飲法,泡茶飲法“簡便異常,天趣悉備,可謂盡茶之真味”。另外,明朝放棄吃茶,也和明太祖提倡節(jié)儉有關(guān)。宋朝時,宮廷喝的茶主要產(chǎn)自閩南和嶺南一帶,因茶餅上印有龍的圖案,所以又稱“龍團”。龍團的飲用方法須煎飲?!垛哦蜾浾瓋?nèi)外篇》中曾記載,“太祖以重勞民力,罷造龍團,一照各處,采芽以進”。因此不喝煎飲的龍團了,飲茶方法也改變了。受朱元璋影響,明朝以后的茶葉才開始流行沖泡后清飲,一直延續(xù)到了今天。
現(xiàn)在,南方一些地方依然會在煮茶時加入一些作料,和唐朝人吃茶很像。廣東汕尾地區(qū)流行一種“擂茶”,將綠茶加入大米、花生、食鹽、生姜等作料放入缽內(nèi),用一根半米長的“擂棍”搗碎,然后再加水煮沸。透過擂茶,我們可窺視唐朝吃茶情景之一二。擂茶,也許是穿越了千年的活歷史。
△抹茶附圖二
△擂茶附圖三
8. 古人喝茶用沸水沖泡茶葉嗎
#古代生活日常#在許多南方方言里,喝茶被叫作“吃茶”。比如說講閩語的福建人,就說“吃茶”。稱“喝茶”為“吃茶”,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叫法。唐朝時,人們就不是喝茶,而是吃茶。
唐朝之前,人們飲茶的目的五花八門,有當藥的,有當菜的,喝法有點像喝中藥或喝菜湯。到了唐朝,飲茶開始成風,周杰倫有首歌叫《爺爺泡的茶》,里面就唱道:“唐朝陸羽寫《茶經(jīng)》三卷,流傳了千年?!?/p>
唐朝飲茶成風與當時佛教的興盛密切相關(guān),佛教禪宗講究坐禪修行,就是盤腿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思考,一坐就是小半天,這很耗費體力。所以僧人就靠吃茶來補充體力,相當于今人喝功能性飲料。
唐朝形成了較為規(guī)范的喝茶方法,和今天很不一樣——不是喝茶,而是“吃茶”。如今有很多方言里還保留“吃茶”一詞。1987年,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了一整套唐朝宮廷吃茶器具,可以還原唐朝人的吃茶方式。唐朝人吃茶的時候,不是沖泡茶葉,而是煮茶或煎茶。他們用的多是“餅團茶”,先把生茶葉蒸青、搗碎,做成茶餅烘干,然后存放在茶籠里,茶籠四周鏤空,便于通風。有時候還要給茶籠加熱,烘焙茶餅。吃茶時,先用茶碾器將茶餅?zāi)胨椋瑢⑺槟┓湃牒Y籮中,篩去雜質(zhì),留下茶粉,然后煎制。煎茶時將茶粉和各種作料放在一起煮。作料有啥呢?一般是蔥、姜、鹽等,還有的放橘皮、茱萸、薄荷、桂皮等。煮出來的茶是黏稠狀的,所以叫作茶湯。這樣的茶,最佳用法是吃,而不是喝。法門寺茶具所還原的唐朝吃茶方法,和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中描述的吃茶方法基本契合??梢詫⑵浜喴爬橐韵铝鶄€步驟:焙炙;碾碎;篩籮;煮水加鹽;加茶末;品茶。
△南宋點茶技藝(出自劉松年《攆茶圖》)附圖一
唐朝的茶是碾成粉后飲用,這種飲用茶粉的習慣后來傳到了日本,慢慢就演化出了抹茶,今天仍受大家歡迎。當下,一提到抹茶,大家會覺得它來自日本,其實抹茶的起源是中國的唐朝,只是日本保留了唐朝的古風。
到了宋朝,更為流行的是點茶法。盡管同樣是用茶粉作為原料,但與煎茶法不同的是,點茶法是將茶粉放在茶碗里,注入少量沸水調(diào)成糊狀,然后繼續(xù)注入沸水,同時用茶筅攪動,使茶末上浮,形成粥面。
宋朝的文人喜歡比拼點茶手藝,制定了一整套的規(guī)則,形成了“斗茶”的風俗。宋徽宗還寫過一部關(guān)于茶的專著《大觀茶論》,里面對斗茶風俗有詳細的記載。其整個過程為:“攪動茶膏,漸加擊拂,手輕筅重,指繞腕旋,上下透徹,如酵蘗之起面,疏星皎月,燦然而生?!边@種帶有表演性質(zhì)的點茶技藝,單從操作本身來看,今天日本的茶道與之非常相似。
到了明朝,人們發(fā)明了炒青制茶法,茶的喝法也發(fā)生了巨大改變。炒青后的茶葉用熱水沖泡即可,無需食用就能享受其芳香。明朝人也認為,相比繁瑣的點茶飲法,泡茶飲法“簡便異常,天趣悉備,可謂盡茶之真味”。另外,明朝放棄吃茶,也和明太祖提倡節(jié)儉有關(guān)。宋朝時,宮廷喝的茶主要產(chǎn)自閩南和嶺南一帶,因茶餅上印有龍的圖案,所以又稱“龍團”。龍團的飲用方法須煎飲?!垛哦蜾浾瓋?nèi)外篇》中曾記載,“太祖以重勞民力,罷造龍團,一照各處,采芽以進”。因此不喝煎飲的龍團了,飲茶方法也改變了。受朱元璋影響,明朝以后的茶葉才開始流行沖泡后清飲,一直延續(xù)到了今天。
現(xiàn)在,南方一些地方依然會在煮茶時加入一些作料,和唐朝人吃茶很像。廣東汕尾地區(qū)流行一種“擂茶”,將綠茶加入大米、花生、食鹽、生姜等作料放入缽內(nèi),用一根半米長的“擂棍”搗碎,然后再加水煮沸。透過擂茶,我們可窺視唐朝吃茶情景之一二。擂茶,也許是穿越了千年的活歷史。
△抹茶附圖二
△擂茶附圖三
9. 古人喝茶用茶杯蓋撥弄
古人喝茶用杯子的蓋子撥來撥去,有時是為了讓喝茶的地方,沒有茶葉。這樣喝茶的時候,嘴上不會粘到茶葉。一般用蓋碗泡茶或是說古代喝茶還是綠茶多,綠茶很容易漂浮在水面,而且本身蓋碗容量一般都不會很大,所以很多時候,蓋碗里面茶葉比較多。喝茶的時候,用蓋子撥來撥去,讓嘴有一個喝茶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