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

              中國茶葉的發(fā)展歷史(中國茶葉的發(fā)展歷史簡介)

              來源:m.twpcom.com???時間:2022-11-25 09:57???點擊:210??編輯:admin???手機版

              1. 中國茶葉的發(fā)展歷史簡介

              茶葉的飲用和食用大概經歷了五次歷史變遷

              一煎,神農嘗百草時遇毒,得茶解之,當時的茶是當藥煎后服用茶汁的?!恫杞洝分幸灿校峥省⒛龕?、腦疼、目澀、四肢煩、百節(jié)不舒"等癥狀,均可飲茶治之。

              二煮,兩漢之后,茶葉由藥發(fā)展成了普通飲品。晉代郭濮的《爾雅注》中著"可煮作羮飲"。羮為茶粥。唐代后煮茶中加鹽等類似奶茶和酥油茶。

              三淹,將茶搗成茶末,撤上佐料后,再用沸水沖泡。唐宋時期一般用此法。

              四泡,明代時才汲泉置鼐,一泡便啜。即取茶芽制作,不加其它,用沸水沖泡,開始了飲茶。

              五烹,現(xiàn)代不僅飲用茶葉,還將茶葉烹調入饌,如龍井蝦仁,茶葉蛋等,使茶葉的飲用又有了新的變革。

              名茶的歷史發(fā)展是在茶葉的歷史發(fā)展基礎上,又依各自的特點得以延續(xù)。

              如西湖龍井茶始產于宋代,明代的沖泡方式更適用于龍井,杯中芽葉直立,湯色清冽,幽香四溢,有了色綠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的四絕特點。

              碧螺春茶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唐朝作為貢品。茶葉經過殺青、揉捻、搓團顯毫、炒青后干茶條索緊結,白毫顯,色澤碧,卷曲成螺。沖泡后杯中茶翻滾,清香襲人。

              祁門紅茶則另有淵源,由于清光緒年間綠茶銷量不旺,祁門人考察制造紅茶之法,并提高制作技術,用祁門茶葉制出香氣獨特的祁門紅茶。

              祁門紅茶條形細緊,色澤烏潤,金毫顯露,湯色紅艷明亮,味道鮮醇酣厚,香氣清鮮持久,似花、似果、似蜜,稱為“祁門香”,喝后有回甘,葉?呈紫銅色,勻嫩。

              祁門紅茶還走出國門取得了1915年國際博覽會的特等獎和金牌。

              2. 中國茶葉起源及歷史發(fā)展

              1、神農時代:5000年以前,神農時代利用生葉煮著喝,把茶葉拿來當藥用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2、西周、東周:3000以前,開始人工栽培茶樹,當菜食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3、秦代:2300年以前,開始當茗飲,調煮,羹飲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4、漢代:

              (西漢)2000年以前,開始商業(yè)化,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。

              (東漢)1500年左右,開始制作茶餅,以便運輸。

              5、唐代:1200年以前,受唐代經濟、文化的影響;陸羽《茶經》的倡導;僧道生活和茶為教事吸收的影響,氣候條件也有得于茶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6、宋代: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;水質的講究;斗茶獲得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7、元代:700年以前,制作散茶,重炒略蒸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8、明代:據(jù)今600多年,黃茶、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9、清代:300年以前,中國茶風靡世界,獨步世界茶市,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,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,制作了烏龍茶、紅茶、黑茶、花茶、綠茶、白茶。拿來當藥用。

              10、近代:

              (1)1846-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(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,茶葉產量迅速增遞,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易發(fā)展)。

              (2)1886-1947年,是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(政治、經濟方面、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)。

              (3)1950-1988年,是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發(fā)展時期,政府的支持和重視,大力恢復舊茶園,建立新茶園,改進新品種,推行科學種茶,茶葉經濟走向穩(wěn)定發(fā)展之路。使得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。

              擴展資料

              飲茶的三個階段:

              1、唐代煮茶法:煮茶前,先把茶葉碾成粉末,燒開水后將調料放入,再將茶粉撒入鍋內。飲用時,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一起喝下去,謂之“吃茶”。

              2、宋代點茶法:即用開水沖泡茶粉,并用茶攪拌后飲用,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。

              3、明代泡茶法:明代改為整葉茶沖泡,為現(xiàn)代泡茶的開端。

              茶區(qū)分布

              1、世界產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中國、日本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、肯亞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越南、阿根庭及中南美洲,各國產茶區(qū)之茶籽、茶苗及制茶技術皆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引入。

              2、中國四大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中國作為茶葉大國,茶區(qū)東起臺灣東部海岸,西至西藏貢茶場,南至海南島榆林海港,北到山東榮城市,包含西南、華南、江南、江北四大茶區(qū)。

              (1)西南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西南茶區(qū)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產地,包括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西藏東南部地區(qū)。西南茶區(qū)地形復雜,山脈高聳,氣候多變,適合各種大葉種茶樹的生長培育。中國的外銷碎茶和邊茶大多數(shù)產自這里,也是高檔綠茶、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產地。文章來自微信號:cha567 。多元的地理環(huán)境造就了西南茶區(qū)的豐富性和多樣性,在西南茶區(qū),可以考證到中國茶大部分的演化史。

              (2)華南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華南茶區(qū)包括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海南、云南南部等地,這里屬于熱帶季風氣候,高溫多雨,空氣濕度大。而且這些地區(qū)多山地丘陵,自然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,對于茶樹的生長得天獨厚。華南茶區(qū)的品種資源豐富,優(yōu)良品種極多,茶樹以喬木型和小喬木大葉種偏多。很多名茶,如鐵觀音、大紅袍、鳳凰單叢、六堡茶、西山茶等均產自這一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(3)江南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江南茶區(qū)以長江為界線,從長江抵達南嶺,包括浙江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。江南茶區(qū)四季分明,春夏兩季多雨,多丘陵地帶,適宜茶樹的生長。茶樹以灌木型為主,是質優(yōu)高檔綠茶的集中產區(qū),如西湖龍井、碧螺春等,在中國茶區(qū)中占據(jù)著相當重要的地位。

              (4)江北茶區(qū)

              江北茶區(qū)從長江向北,直抵信陽,從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蘇北部,包括陜西南部,湖北北部,河南南部,安徽北部以及江蘇北部等地區(qū),江北茶區(qū)年平均氣溫較低,冬季漫長,降水量因地區(qū)不同各異。該茶區(qū)以生產綠茶為主,茶樹均為灌木型中小葉種,生產的名茶有六安瓜片、信陽毛尖、紫陽毛尖等。

              3. 茶葉的發(fā)展史與起源

              “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: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,有的認為起于上古,有的認為起于周,起于秦漢、三國、南北朝、唐代的說法也都有,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“茶”字,而只有“荼”字的記載,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,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“茶”,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說法。

              4. 我國茶葉發(fā)展的歷史

              中國茶始于神農,興于唐宋。據(jù)研究,在商朝周武王聯(lián)合部落尊長伐紂,尊長就曾進貢茶葉。西晉(公元265-316年)已有貢茶的記載,東晉常璩的《華陽國志》也記有貢茶。到了唐朝,開始有名茶的記載。各朝代有關名茶的著作如下:(一)唐朝(公元618-907年):共290年,李肇著《唐國史補》、陸羽著《茶經》(公元775-780年)以及詩人李白、盧仝、白居易、杜牧等的詩歌中,均有名茶記載。(二)宋朝(公元960-1279年);共320年,《床史·食貨志》、歐陽修著《歸田錄》、葉夢得著《辟暑錄語》、宋徽宗著《大觀茶記》、蔡襄著《茶錄》、宋子安《東溪試茶錄》、黃儒《品茶要錄》、唐庚《斗茶記》、熊藩《宣和北苑貢茶錄》、趙汝礪《北苑別錄》,均有名茶記載。

              (三)元朝(公元1271-1368年):共98年。馬臨《文獻通考》對名茶和茶的產地作了記載。西湖龍井始于元代,虞集的《游龍井》詩中有記載。

              (四)明朝(公元1368-1644年):共277年。有關茶葉的專著很多,達五、六十種,記載的名茶也多。其中以顧元慶于嘉靖二十年(公元1541年)著的《茶譜》和屠隆于萬歷十六年(公元1590年)撰的《茶箋》,以及許次紓于萬歷二十五年撰寫的《茶疏》這三部書中記載較多。

              (五)清朝(公元1644-1911年):共268元。有《廣群芳譜茶譜》、陸廷燦所撰《續(xù)茶經》,彭昌運的君山茶詩。

              據(jù)查證,清朝以后,傳統(tǒng)名茶沒有間斷,一直延續(xù)到現(xiàn)在。其中有綠茶類:西湖龍井、廬山云霧、洞庭碧螺春、黃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信陽毛尖、六安瓜片、老竹大方、恩施玉露、長溪珍眉等;黃茶類:君山銀針;黑茶類:云南普洱茶、蒼梧六堡茶、湖南天尖;白茶類:白毫銀針、白牡丹;青茶類:武夷巖茶、安溪鐵觀音、閩北水仙、鳳凰水仙;紅茶類:祁門紅茶。茶葉隨著時代的興衰而時興時敗,特別是戰(zhàn)爭年代,民不聊生,茶園荒芫,名茶得不到發(fā)展,反而有的停產失傳。新中國成立后,百業(yè)俱興,特別是近年來,傳統(tǒng)的歷史名茶得以恢復,新創(chuàng)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筍,這些品質優(yōu)異、風味獨特的名茶,不斷滿足了消費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。同時也推動了名茶加工技術的提高和發(fā)展。

              5. 中國茶葉的發(fā)展歷史簡介圖

              《中華茶葉五千年》是第一部按編年體編寫的記述中國茶葉歷史大事的工具書

              《中華茶葉五千年》作者:陳奭文主編 王郁風 李鴻儒副主編《中華茶葉五千年》 中華茶人聯(lián)誼會 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編著

              內容簡介

              《中華茶葉五千年》是第一部按編年體編寫的記述中國茶葉歷史大事的工具書,其記事條目,上起史前的神農時代,下迄20世紀末的1999,以經年為經,涵蓋了茶的自然和社會的諸方面,展示出我國茶葉事業(yè)悠久歷史的發(fā)展概貌和步履軌跡。

              該書分為古代、近代、現(xiàn)代三個時間板塊,遴選出2270個條目,有重點地展示出茶葉發(fā)展史上的大事件與重要數(shù)據(jù),是一部凝聚茶人心力的茶葉編年史。

              6. 中國茶葉生產歷史

              答:中國普洱茶有三千多年的歷史,普洱茶主要生產在我國云南省,普洱茶是云南名優(yōu)茶品,根據(jù)分布的不同,分為臨滄、普洱、西雙版納、保山四大茶區(qū),而普洱茶是采用當?shù)靥囟ǖ脑颇洗笕~種為原料制成,經過特定的工藝制成,分為熟茶、生茶兩種,根據(jù)形狀的不同,又分為沱茶、餅茶、磚茶、散茶等。

              頂一下
              (0)
              0%
              踩一下
              (0)
              0%
              97无码免费人妻高清,无码电影 在线播放,国产一级二级三级视频,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五十路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