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茶藝師相關書籍
1. 竹雨松風琴韻,茶煙梧月書聲。
2. 一杯春露暫留客,兩腋清風幾欲仙。
3. 茶亦醉人何必酒,書能香我無須花
2. 茶藝師培訓教材書籍
《茶經》,唐代陸羽所著。
《茶經》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,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。
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、源流、現狀、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、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,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,精辟的農學著作,闡述茶文化的書。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,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(fā)展。
《茶經》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,是陸羽對人類的一大貢獻。全書分上、中、下三卷共十個部分。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:一之源;二之具;三之造;四之器;五之煮;六之飲;七之事;八之出;九之略;十之圖。
《茶經》共三卷十篇。
“一之源”考證茶的起源及性狀。
“二之具”記載采制茶工具。
“三之造”記述茶葉種類和采制方法。
“四之器”記載煮茶、飲茶的器皿。
“五之煮”記載烹茶法及水質品位。
“六之飲”記載飲茶風俗和品茶法。
“七之事”匯輯有關茶葉的掌故及藥效。
“八之出”列舉茶葉產地及所產茶葉的優(yōu)劣。
“九之略”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條件而異,不必拘泥。
“十之圖”指將采茶、加工、飲茶的全過程繪在絹素上,懸于茶室,使得品茶時可以親眼領略茶經之始終。
《茶經》反映出當時茶葉的采摘、制作、鑒定、分級及烹煮、飲用等都積累了豐富經驗。表明唐代茶葉生產已比較發(fā)達,飲茶之風盛行。
3. 茶藝師相關書籍有哪些
遇到“怎么樣的人適合做茶藝師?這樣的問題,一定有許多人認為身高要高、身材要勻稱、臉要白,手要長,臉蛋要好等等,這些回答,讓你感覺茶藝大賽看多了似的,似乎很有經驗,這也看得出大家對茶藝師的定義僅此而已,而且還是錯的。
茶藝是一門技藝,是了解茶、喜歡茶的知茶性而科學泡茶,是把茶葉沖泡出——色、香、味俱佳的茶湯之技藝,是以讓茶發(fā)揮至最佳境界為己任,是知己知茶而健康飲茶,是一沖茶顯專業(yè),一談茶均問不倒,這才是茶藝師最基礎和必備的東西。
看茶藝師的能力,是品茶藝師沖泡出來的茶湯,并不是看出來的,更不是化妝裝出來的,也不是穿佛家、道家、民族服飾裝出來,不是靠茶席、靠意境、靠燈光等拍出來的,而是實實在在的認識茶,知茶性而熟練沖泡出來的。
有文化不一定就有素養(yǎng)、有素養(yǎng)并不一定要有文化,茶藝師是靠掌握技藝的全面性而產生的,需要的是一位上進心,不斷思索、勇于巔覆傳統(tǒng),有耐心,有毅力,能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,甚至一輩子就做一件事,把它做到極致,這就足以適合來做茶藝師了。
當前,茶藝培訓行業(yè)的不正之風,一味地追求拿來主義用教材上課的輕松教學,錯把泡茶流程表演當作了茶藝,錯把茶藝師《職業(yè)資格證書》寫成茶藝師資格證或茶藝師證書當作是茶藝師,從不考慮茶行業(yè)整體大局,用急功近利和利益最大化的商業(yè)模式,能讓考證就考證,不能考證就賣茶,多人上當利益大。
另一方面是茶學專家和教授的無知和不作為,連自己也不明白什么是當代茶藝,而總是抄襲或復制古代書籍,講的都是一些歷史性的東西,不去考慮現階段的定義和未來,論文大部分是摘抄修改的,導致整個行業(yè)出現大面積的外在形式主義泛濫,在中日韓茶道交流會上頻頻出丑、好是尷尬。
這足以說明不能讓廣大的民眾知道正確的茶藝是一件非??杀氖?,現在作為什么人適合做茶藝師,我想還應加上一條有志者事竟成。
4. 茶藝師的資料
茶藝師共有五個等級:初級(五級),中級(四級),高級(三級),技師(二級),高級技師(一級)??荚嚂r間不固定,也不是說是一年幾次,只要是學校申報過去了就可以參加考試!茶藝師資格證,全稱是茶藝師《職業(yè)資格證書》茶藝師是工種名稱分為五個等級,分別為初級、中級、高級、技師、高級技師考茶藝師資格證首先,要擁有專業(yè)化、系統(tǒng)化和實用型的茶學知識與技能,能正確地認識什么是茶藝?不把泡茶流程表演當作是茶藝,能知茶性而科學泡茶,讓茶發(fā)揮至最佳境界為己任,知己知茶而健康飲茶。進行報考茶藝師《職業(yè)資格證書》填寫申請表及提交相關資料,初級1200元、中級1500元、高級1800元。一般來說20天或30天都有一期考試。
5. 茶藝師相關書籍推薦
綠茶:茶是不經過發(fā)酵的茶,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,...
紅茶 :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,是一種全發(fā)酵茶(發(fā)酵程度大于80%)。紅茶的名字得自...
黑茶: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(qū),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。普洱茶又分兩種《一是傳統(tǒng)...
烏龍茶 :烏龍茶也就是青茶,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(fā)酵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