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云南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
1.信仰
宗教方面,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,屬于小乘佛教,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。內(nèi)地傣族崇拜“龍神”、“龍樹”,有宗教職業(yè)者“波勐”和“師娘”,代人占卜治病。在景谷等地區(qū),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。
2.服飾:
婦女傳統(tǒng)著窄袖短衣和筒裙。傣族男子著無領(lǐng)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,下著長管褲,冷天披毛氈,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。男子文身的習(xí)俗很普遍,既表示勇敢,又可以驅(qū)邪護身、裝飾身體。
3.飲食
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。德宏地區(qū)吃粳米,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,通常是現(xiàn)舂現(xiàn)吃。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,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就餐,用芭蕉葉盛一團糯米飯,隨帶鹽巴、辣子、酸肉、燒雞、喃咪、青苔松即可進食。肉類有豬、牛、雞、鴨,不食或少食羊肉,善作烤雞、燒雞,喜歡吃魚、蝦、蟹、螺螄、青苔等水產(chǎn)品。常吃的蔬菜有白菜、蘿卜、筍和豆類。
4.建筑
欄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點。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(fēng)格。樓近方形,上下兩層,上層住人,距地約7尺,下層無墻,用以飼養(yǎng)牲畜及堆放什物,頂為雙斜面,多覆以編成的“草排”。拾級登樓,有走廊、晾臺,可以晾物、納涼。
德宏多數(shù)地區(qū)的傣族則住平房,剖竹為墻或以土坯為墻,覆以茅草,多為四合院。楚雄彝山里的傣族竹樓,屋頂較為寬大且平緩,主要功能是通風(fēng)防曬納涼,防雨次之;房屋架空,人住樓上,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熱和潮氣,防止蟲豸侵害;梁柱里外穿插連接,渾然一體,十分牢固,可防地震之憂;樓下只有幾根柱子,若遇江水泛濫,一般情況下可保竹樓無恙。在彝山傣族地區(qū),家家都建有竹樓,且多為傣族百姓的主居。
5.傣戲
傣族有傳統(tǒng)的傣戲。以前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,這是傣戲的雛形。其情節(jié)比較簡單,主要表現(xiàn)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、鳳、龜、鶴進行斗爭。傣戲的發(fā)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。因此傣戲又稱“滇西傣戲”。大約在19世紀初產(chǎn)生于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干崖。
6.節(jié)日
傣族的節(jié)日,多與宗教活動有關(guān)。主要節(jié)日有關(guān)門節(jié)、開門節(jié)、潑水節(jié)等。
2. 云南佛教是大乘佛教嗎?
海拔2055.5米。
筇竹寺位于昆明城西北玉案山半山腰上,海拔2055.5米。玉案山盤旋逶迤十余里,翠峰屏列,林壑幽深?!坝癜盖鐛埂?,古代為“滇陽六景”之一。 玉案山為昆明的佛教勝地,環(huán)山皆列禪剎,舊有十余座佛寺。張騫出使西域,在大夏(阿富汗)的市場上見到蜀布和筇竹杖。這筇竹杖被視為古代云貴高原出口的名產(chǎn)品。而杖與僧人又有不可分割的聯(lián)系。因而,以“筇竹作寺名,既是該地翠竹茂密景色的寫照,又暗寓其寺為云南佛寺之代表。
3.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
他們的宗旨不同,傳播范圍不同。
最早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明顯區(qū)分的,后來人們對教義的理解不同和追求不同,就把佛教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。
4. 云南是小乘佛教嗎
原始的佛塔在印度時名為“支提”,形狀多為方形和原形。支提的特點是多個塔形成一個塔群,塔身也不是很高。
隨著佛教文化傳入中國,印度的塔文化也理所當然的在中國生根開花。這時的佛塔已經(jīng)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特點。漢傳佛教地區(qū)佛塔的塔身一般都較高,形狀多為四邊形和六邊形。同時也不以塔群為主,多為獨塔。藏傳佛教地區(qū)的佛塔一般都是圓形。而云南小乘佛教地區(qū)的佛塔則更多的保持了原始佛塔“支提”的原貌。
5. 傣族佛教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
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間舞,也是傣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。流行于整個傣族地區(qū),但以瑞麗縣和耿馬縣孟定的孔雀舞,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為生的職業(yè)藝人,他們模仿孔雀:飛跑下山、漫步森林、飲泉戲水、追逐嬉戲、拖翅、抖翅、展翅、登枝、歇枝、開屏、飛翔……等等。跳出豐富多采的舞蹈動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。他們的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,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,甚至每個動作都有固定的鼓語伴奏。
傣族主要聚居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、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、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,并散居于臨滄、瀾滄、新平、元江、金平、華坪、大姚、祿勸等30多個縣。
傣族地區(qū)山川秀麗,資源豐富,森林茂密,被稱為“植物王國”和“動物王國”,河谷地區(qū)土地肥沃,灌溉便利,氣候炎熱,雨量充沛,宜于農(nóng)作物種植和經(jīng)濟作物栽培。長期以來,西雙版納享有“滇南谷倉”的美稱;德宏地區(qū)“芒市谷子,遮放米”譽滿全省;大部分傣族地區(qū)都是我省產(chǎn)糧基地和經(jīng)濟作物產(chǎn)區(qū)。
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,遠在公元前一世紀,漢文史籍已有關(guān)于傣族的記載。唐以來史籍稱傣族為“黑齒”、“金齒”、“銀齒”或“繡腳”,又稱傣族為“茫蠻”或“白衣”;宋沿稱傣族為“金齒”、“白衣”。自元至明,“金齒”繼續(xù)沿用,“白衣”則寫作“百夷”或“佰夷”。清以來則多稱為“擺衣”。但以上都是他稱,傣族自稱,則一直是“傣”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按照我國傣族人民的意愿,正式定名為“傣族”。
傣族有傣那、傣雅等多種自稱,漢語稱水傣、旱傣、花腰傣,服飾上有一些差別。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壯傣語支。傣族有自己的文字,過去有過不同形體的那文、傣蹦文、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五種文字,現(xiàn)較流行的是傣泐文和傣那文,這兩種文皆由梵文字母演化而來。
由于社會發(fā)展不平衡,各地傣族宗教信仰上也有不同。在傣族聚居區(qū)西雙版納、德宏等地,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同時,也信仰原始宗教。散居各地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,也有信奉關(guān)帝、觀音的,也有少數(shù)信仰基督教的。
傣族的民族節(jié)日,各地雖不盡相同,但都與宗教信仰有密切關(guān)系。在西雙版納、德宏等傣族聚居區(qū),主要節(jié)日有傣歷新年、關(guān)門節(jié)和開門節(jié)、跳擺。傣歷新年俗稱“潑水節(jié)”,傣語為“桑勘比邁”、“梭賀??薄?,時在傣歷六月(公歷四月),節(jié)期三至五天不等?;顒觾?nèi)容有采花、堆沙、浴佛、潑水、劃龍船、放高升等,歌舞活動更是傣歷新年時的重要活動內(nèi)容。關(guān)門節(jié)和開門節(jié),傣語為“毫瓦薩”和“奧瓦薩”,系由佛教術(shù)語“薩沙那”演變而來,意為“齋戒”。在傣歷九月至十二月(公歷七至九月),這三個月正值雨季,人們要集中精力到佛寺拜佛聽經(jīng),停止其他活動;男女青年不能戀愛和結(jié)婚,稱為關(guān)門節(jié)。雨季結(jié)束,豐收即將到來的時候過開門節(jié),屆時,男女青年們穿上新衣,成群結(jié)伙,敲鼓敲鑼,走村串寨,最后到佛寺舉行賧佛。過去在夏歷二月初八舉行跳擺:村寨中的男人們備豐盛的食物到佛寺中獻佛,然后在佛寺院中,由四人分別持小鈸、大鑼、象腳鼓跳舞,舞畢痛飲而散。這種跳擺活動現(xiàn)已不多見。過去在跳擺時還要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,也叫“做大擺”,白天誦經(jīng),晚上有歌舞演出,現(xiàn)在也不進行了。
在多民族雜居區(qū)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,有的與其他民族共過春節(jié)、趕花街等活動;有的地方有祭龍樹和祭祖活動,只有少數(shù)幾個地方有祭把性舞蹈存在。
傣族是一個有古者文化的民族,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。傣族舞蹈種類繁多,形式多樣,流行面也很廣,并各有特點。代表性節(jié)目總的可分為自娛性、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類。
1.自娛性的節(jié)目有“嘎光”、“象腳鼓舞”、“耶拉暉”和“喊半光”等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“嘎光”和“象腳鼓舞”。
“嘎光”系傣語,“嘎”為跳或舞,“光”泛指鼓,也有集攏、堆積的意思。“嘎光”可譯為“圍著鼓跳舞”,也可譯為“跳鼓舞”。西雙版納稱為“凡光”,有很多地方又叫“跳擺”、“寧擺”等。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,流行在20多個縣市,是在年節(jié)喜慶時,不分男女老少,不分場地,都可以跳的自娛性舞蹈。嘎光以象腳鼓、镲等民族打擊樂為伴奏;但有的地方,敲鼓、镲的人也參加舞蹈,并且?guī)ьI(lǐng)眾人圍圈而舞。過去跳時,眾舞者可以隨心所欲的各自發(fā)揮,只求熱烈歡快。現(xiàn)已發(fā)展了很多統(tǒng)一動作和套路,動作與套路的名稱各地也不盡相同,并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節(jié)目。如青年人跳的“新嘎光”就有30多套,還有兩名中老年婦女抬大铓跳的“嘎铓央”以及老年男子跳的“嘎溫”(軟舞)等等。
象腳鼓舞是自娛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。
6.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
佛教有大乘佛教,和小乘佛教,教義大同小義。
7. 云南傣族佛教與小乘佛教
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,主要聚居生活在熱帶、亞熱帶氣候的肥美富饒的壩子——西雙版納,德宏兩州、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、孟連等地。傣族先民為古百越中一支,"傣"意為酷愛自由,和平的人。
傣族語言屬漢藏語系,壯侗語族傣語支。分三種方言:傣仂語(西雙版納)、傣那語(德宏州)和傣繃語(孟連邊境)。
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、突出,人民普遍愛好歌舞,舞蹈形象生動、感情細膩,動作多為動物形態(tài)的模擬和美化。
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,屬于小乘佛教,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。內(nèi)地傣族崇拜“龍神”、“龍樹”,有宗教職業(yè)者“波勐”和“師娘”,代人占卜治病。在景谷等地區(qū),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。
8. 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的區(qū)別
dà chéng xiǎo chéng
“大”的基本含義為指面積、體積、容量、數(shù)量、強度、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,與“小”相對,如大廳、大政;引申含義為指大小的對比,如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;規(guī)模廣,程度深,性質(zhì)重要,如大局、大眾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大”也常做形容詞,表示年輩較長或排行第一的,如大婦,大宗。